来自徐州徐台村的报道

时间:2024/8/19 8:16:05 来源:中国时报在线网


来自徐州徐台村的报道


        江苏讯(通讯员 孙培棠)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紫庄镇徐台村座落徐州东北部,该村近几年来在地方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村党支部积极发挥“领头雁"作用带领村民,汇聚乡贤,深挖本土文化利用互联网工具开启文化兴村战略,在精神文明与物质生活双提升上取得了一定成绩。

来自徐州徐台村的报道

近日徐台村即将迎来第三届农民丰收节!该村究竟如何深挖传统文化,利用互联网工具的?

跟随笔者一探究竟。

一、牛郎织女在徐台的传说效应

2023年农历七月初七的下午,阳光炽热。我随艺术百家文旅团队的老师们怀着喜悦的心情,走近了被誉为爱情圣地的贾汪。我们品尝着爱之旅的韵味,寻觅着脱单男女留下的余香走进徐台村,这是一个传承近千年的古村落,拥有丰厚的大运河文化底蕴,村中流传的故事鲜活且动人。乡土作家赵言强先生生动地讲述了牛郎织女在徐台的故事,情节鲜活生动,在听众心里激起了层层涟漪。在那座以牛郎为化身的神牛雕像前,我们仿佛看到了神牛努力排解对织女的无限情思和深深向往。滔滔姻脂河(不老河)翻卷着朵朵浪花,像是织女对牛郎诉说着窃窃情话,又像是她留下的无奈忧伤的泪花。

据历史记载 在明清时期,徐家粮台(后称徐台)作为大运河的搬运站,成为连南接北的粮食物资集散地,村内人流熙熙攘攘。香火缭绕的牛郎庙记录着信男信女们祈求爱情的点点滴滴。甘甜如饴的古井水也在诉说着牛郎与织女在徐台村的爱情过往。在今天的春风十里景区,苏北第一田似乎仍能寻觅到那年那月牛郎伴织女散步时留下的斑斑印痕……

来自徐州徐台村的报道

二、以爱情圣地为抓手,破解婚恋难题

男女婚嫁不仅关乎个人和家庭,更触及整个社会的人口安全和社会稳定。目前,男女婚恋存在诸多问题,令人触目惊心。特别是男女比例失衡,一些村庄的比例甚至达到了1比1.3,这使得女方彩礼的索取度不断攀升。一些男方家庭因付不起高额的彩礼,只能望婚兴叹,成为难以解决的婚恋难题。此外,婚恋观畸形也是一个严重问题,一些达到婚龄的男女选择不婚不嫁,自寻其乐;还有的因育儿育女成本高、烦事多,选择了婚后不孕或少孕,从而放弃了自己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这些社会问题均给社会的发展和人口延续带来了严重后果。

徐台村以牛郎织女传说为抓手,努力打造爱情圣地,有效破解了这一严重的社会问题。他们将徐台打造成爱情婚恋热土的打卡地,以此撬动婚恋的大舞台。以孔姨为首的红娘团队经过不懈的努力,为30多对单身男女青年牵线搭桥,走向婚姻的殿堂。三牛文工团也将各个鲜活的婚恋故事及戏曲小品等编成剧目搬上舞台,奉献给观众,让观众在娱乐中潜移默化地改变和纠正存在的不良婚恋观。他们还举办了“贾”人有约、一“汪”情深、520徐台有约等活动,这些策划打造的婚恋场景看似充满娱乐成分,实则聚力撬动社会大问题。贾汪区委区政府、紫庄镇党委政府也紧紧抓住这一亮点,予以大力的支持和助力,给红娘团队挂牌授旗并指导活动的开展,社会效应明显。经过两年多的塑造,爱情圣地徐台村已彰显其魅力,在徐州周边也颇具影响力。

三、举办农民丰收节

秋天就像一把金色的钥匙,打开了丰收的大门。在徐台村的土地上,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2023年9月23日,徐台村第二届丰收节隆重举行。

我应邀参加,当我踏上徐台村的土地时,田野里金黄的稻子一望无际,一穗穗饱满的籽粒把稻棵压得直不起腰。一阵风吹来,稻田此起彼伏如金色的海浪,翻涌着精光,还发出沙沙之声,像是吟唱最快乐的丰收曲。一块块畦田里的鲜嫩蔬菜散发着浓郁的菜香。架子上的豆角垂下一尺多长的腰身,茄子姑娘也穿上了紫红色的衣裳,十分惹人喜爱。辣椒红得如烧红的炭火,在绿叶的妆扮下,隐藏了“辣死你”的祸心。萝卜在萝卜缨的助力下,也爬出了地面,显露出红红的腰身。嫩绿的黄瓜浑身带刺,头部的黄花正艳,被一群蜜蜂盯得花蕊乱颤。蜜蜂的嬉闹声奏响了一曲动听的丰收歌谣。

村民院落的柿子像一个个红红的灯笼,高高地挂在枝头。还有串串紫色的葡萄,挂着晶莹的泪珠,像水晶一样在阳光的照耀下闪耀着五彩斑斓的光。石榴也眉开眼笑,裂开那张红红的嘴唇,把洁白的牙齿显摆出来……来到丰收节举办现场,映入眼帘的是三牛文工团的总经理赵言强先生正挑着两筐黄灿灿的玉米穗,引得大家一阵激动,纷纷拿起相机调整焦距,咔咔咔让这丰收之景定格在镜头里。当我移步到丰收果实展示柜台旁时,正看到贾汪区政协委员彭兆举先生正吆喝着为老百姓卖梨,介绍着秋月梨品种的特色。徐州全媒体联盟执行会长李彦霏伸手拿过一个有一斤多重的大梨,张口啃了下去,梨汁顺着嘴角流了出来,他用含糊不清的语言连呼好吃,“汁多味美香甜可口。”引得大家一阵大笑。这笑声既含有丰收的喜悦,又充满对党的三农政策的赞叹。农展台虽然都是瓜果蔬菜,但仍然让大家喜不胜收。

在民俗展区现场,烙烙馍、摊煎饼、家常小菜、萝卜干、盐豆、芝麻盐、豆扁粥、萝卜羹、杂菜粥等等。这简单的民俗展示,却能勾起满满的乡愁。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这虽是粗茶淡饭,却也唇齿留香,心满意足。徐台村举办的丰收节共设八个展示平台,每个平台都有独到的意义,都有丰富的内涵。村民表演的划旱船、丰收锣鼓以及村民用蔬菜、瓜果扮身的走秀,都彰显着徐台村的文化氛围,积淀着徐台村的文化底蕴。

来自徐州徐台村的报道

四、组建农民文工团,振兴村文化

徐台村,一个充满乡土气息的小村庄,为实施文化兴村战略,村支部组建了农民文工团。文工团的节目内容丰富多彩,紧贴农村生活,既传承了传统民俗表演如划旱船、丰收锣鼓,又创新了如用蔬菜、瓜果扮身的走秀等节目,充分彰显了徐台村独特的文化氛围和文化底蕴。这些节目不仅让村民们乐在其中,享受了一场场文化盛宴,也让外来游客感受到了浓厚的乡土气息和乡村文化的魅力。

尽管文工团的成员们都是农民出身,但他们凭借自己的才华和努力,创作出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剧目,无论是小品、快板书,还是唱身边人、说门前事的剧目,都充满了亲切感和生活气息。他们的表演不仅让徐台村的文化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和认可,也让村民们的心灵得到了滋养和升华,让徐台村的文化氛围更加浓厚。

徐台村农民文工团,不仅是乡土文化的传承者,更是新时代农民精神风貌和创作才华的展现者。他们用自己的才华和努力,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徐台村的文化发展书写了新的篇章。

五、电商平台:为徐台村农民致富插上翅膀

在徐台村的发展历程中,电商平台的建立无疑是一个里程碑式的创举。这个平台的诞生,不仅解决了农民买难卖难的老大难问题,更是为徐台村的经济发展插上了翅膀,让农产品的销售不再受限于地域,而是飞向了更广阔的市场。

电商平台的组建和运营,是徐台村紧跟时代步伐、创新发展的具体体现。农民们可以将自家的时鲜蔬菜、瓜果梨桃、优质的米粮等农产品在这个平台上进行展示和销售,利用网络的力量,打破传统销售模式的束缚,实现农产品的快速流通和高效销售。这一举措不仅拓宽了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提高了徐台村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竞争力,也保证了村民的收益。

通过电商平台的推广和销售,徐台村的农产品走出了乡村,走向了全国。这不仅提高了农产品的知名度,也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激发了他们更加努力地利用土地、增加产量的积极性。电商平台的成功运营,让徐台村的农民们看到了致富的希望,也让他们更加坚信科技创新的力量。

来自徐州徐台村的报道

电商平台的成功运营增强了徐台村的凝聚力。村民们在这个平台上共同奋斗、共同致富,形成了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他们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共同提高电商运营能力,共同推动徐台村的发展。这种团结合作的精神,不仅让徐台村的经济更加繁荣,也让村民们的幸福感倍增。电商平台成为了徐台村农民们共同致富的桥梁和纽带。

在未来的发展中,电商平台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徐台村的繁荣和农民们的致富梦想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孙培棠

本期编辑:丁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