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耕地,科学养护刻不容缓! ——来自小农场土地治理的启示

时间:2024/8/11 19:51:15 来源:中国时报在线网


保护耕地,科学养护刻不容缓
——来自小农场土地治理的启示  

        江苏讯(记者:孙培棠报道);

       日前记者采访了江苏省铜山区棠张镇前谷堆村美玲农场主孙震,他们承包了100亩土地,进行土地重新改良的试验。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利用十年时间养地,终于恢复了土把肥沃的原状,种植的农作物已成了当地的特色产品。这个小农场主常说:“人生的无限风景在险峰,只要你努力就能看到最美的风景。”他们的小农场,虽然规模不大,但却创造出了惊人的产品,让人们四处传颂。

保护耕地,科学养护刻不容缓! ——来自小农场土地治理的启示

      在这家农场,你可以真正看到绿色、无公害的农产品,尝到真正的乡愁滋味。这里所产出的每款产品,都蕴含着极高的科技含量。从土壤、肥料、种子到管理、收获,每一个环节都紧密相连,缺一不可。以草莓种植为例,农场为了改变土壤结构,不惜重金养了这片土地10年,每年将大量的牛羊粪铺在地面上,深耕掩埋,连续施肥十年,没有任何产出。直到土地养肥,达到优质土壤标准,才开始种植草莓。

        农场的主人孙震感慨地说:“我流转这片土地,土地板结严重,微生物菌团为零,都是不施农家肥光靠化肥种植而产生的恶果,许多农民都是这样种的,光种地不养地,其后果已相当严重,再发展下去,这样土地的产出的物品有可能就是毒物,不可能再食用,想想都令人毛骨悚然。我用十年在这块地上只有投资没有回报。急功近利是搞不好农场的。”他们深知,优质农产品的背后,是精心的肥料管理和科学的研究。而女主人戴美玲则强调了管理上的精益求精,每颗草莓都有一个生长标签,记录着它的需水、需肥、缺光等情况。


      这家家庭农场不仅创造出了最优质的产品,他们治理土地的经验,也为我国今后的土地治理趟出了一条新路。小农场的探索、示范作用,将是土地治理中的先行者、贡献者。他们的故事,在不远的将来,一定会家喻户晓。

      在采访中了解到 孙震、戴美玲伉俪都是退休人员,是一对模范夫妻。他们夫唱妇随、志同道合,将心血和情感全部注入到农场中。每一棵果树、每一颗果实都是他们的心血结晶。他们用大地作纸,汗水作墨,绘制出一幅幅充满传奇故事的画卷。保护耕地,科学养护刻不容缓! ——来自小农场土地治理的启示

        孙震 说;这个被破坏的土地需十年养护,才能产出优质放心的农产品。土地养护与治理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我们必须摒弃急功近利的种植方式,回归自然规律,让土地休养轮作,注重农家肥的使用,减少化肥的依赖。同时,政府和社会各界也应该加大对土地养护的投入和支持,制定更加科学的土地管理政策,鼓励农民采用环保的种植方式。

         习近平总书记说:耕地保护是一个系统工程,当前,要突出把握好量质并重、严格执法、系统推进、永续利用等重大要求。量质并重,就是耕地保护既要保数量,也要提质量。永久基本农田必须实至名归,必须是稳产高产良田。耕地占补平衡,不能成为简单的数量平衡,必须实现质量平衡、产能平衡,决不能再搞“狸猫换太子”的把戏。

       土地,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每一粒粮食、每一份果蔬都是其慷慨的赐予。然而,如今土地却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化肥的滥用、农家肥的抛弃,导致土地板结、沙化,粮食和果蔬的质量大幅下降,甚至含有毒素。土地的警钟已经敲响,如果再不注重土地的养护,后果将不堪设想。

保护耕地,科学养护刻不容缓! ——来自小农场土地治理的启示

        土地的养护与治理已经到了一个刻不容缓的地步。我们必须从美玲农场的实践中汲取智慧,加强对土地的养护和管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确保土地的永续利用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愿我们都能成为土地的守护者和治愈者,共同守护我们赖以生存的这片宝贵土地。




        摄像:陈留柱

        本期编辑:丁健